所谓《“署理总会长不入阁”早有先例》?其实是一个歪曲的论调!
(01) 1982年大选,当时的马华总会长李三春无法忍受行动党的讥笑,决定接受行动党林吉祥的挑战,上阵以华裔选民居多的芙蓉国会。他最终对上老树盘根的曾敏兴医生,结果以800多张选票攻克芙蓉。
(02) 由于李三春对选情没有绝对的把握,并担忧万一竞选失利失去官职,党政大权将落在署理会长已故何文翰的手里。在这之前(1981年),何文翰跟曾永森联手抢夺马华第一及第二把交椅, 曾永森失败,何文翰不劳而获当选署理总会长。
(03) 何文翰不是李三春属意的接班人,李三春的身边幕僚于是通过中委会议决议,其他党领袖包括何文翰也必须跟随总会长的行动,放弃原任的红土坎国会,上阵以华人居多的怡保国会。何文翰不愿意冒险上阵,结果李三春趁机把何文翰拉下马,临阵前不获分配任何国会议席,他留下的空缺交给王秋贵上阵(何的政治秘书)。
(04) 何文翰没有竞选国会议席,大选后不能入阁,接着自知大势已去宣布退位,交给梁维泮接任。何文翰过后受委担任马来亚银行副董事长,直至与世长辞。
(05) 马华历史上所谓“署理总会长没有入阁”的故事,就是这种情况下产生的,是一种政治逼害,不是政治常态发展,怎样可以当成一种传统惯例?
(06) 因此,署理总会长没有担任内阁部长,是一种十分特别的情况,因为当事人承受政治逼害之后,深感意兴阑珊,接着退位求去。
(07) 第二次发生署理总会长不入阁,主角人物是陈广才。由于这个故事刚刚发生,人人记忆清晰,本刊不必重复数说。
(08) 本刊的结论,所谓“署理总会长不入阁”早有先例,其实是一个歪斜的论调,正确来说,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。
(09) 这种流言之所以会一传十、十传百、目的在于混淆视听,以合理化阻止刚刚当选的署理总会长,重回入阁服务。
(10) 马华党中央推动健康政治文化,好象中国奶类产品,外表包装十分健康可口,内里容量吃多一点,死快一点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